歡迎進入河南遠達環??萍加邢薰?
河南遠達環??萍加邢薰?/strong>
地址: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學科技園13號樓801
電話:0371-61175116 0371-61175132
手機:18595611027
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2020年9月,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首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1年兩會期間,“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被列為重點工作之一寫進了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10月12日,總書記在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時所發表的講話中也同樣提到:“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將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上文提到的“碳中和”與“碳達峰”都是節能減排術語,兩者都旨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為什么雙碳重要到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呢?因為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從而引發各種自然災害。這種全球性影響將會危及人類生命和生活。
伴隨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全社會的低碳轉型是保護環境的必然趨勢。對于普通民眾來說,低碳生活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從駕駛私家車到乘坐公共交通,從重復利用塑料袋到使用再生紙,這些都是我們隨手可做的能夠降低碳排放的事。而垃圾分類行動,就是其中看似微末、實則至關重要的環節。
節能減排,大勢所趨
垃圾從產生、運輸、再到處理,都會涉及到化石能源燃燒、碳的排放。因此,在如今碳排放量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做好垃圾分類就是助力垃圾處理過程中,尤其是垃圾焚燒環節的碳排放減量工作。推進垃圾分類行動,將極大地降低垃圾處理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從而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就已提出要求,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在2025年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其中,杭州早在2015年就由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批準公布了《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2019年4月25日,無錫發布《無錫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2019年7月1日,上海出臺了強制垃圾分類的政策;
2020年11月1日,南京正式實施《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2021年3月1日,合肥發布《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以上各地城市均結合自身情況,先后給出了垃圾分類實施細則。對垃圾分類、集中運輸、后續處理等一系列流程做出了相應規范。
不難看出,近幾年來垃圾分類行動逐漸落地全國,這是保護環境的大勢所趨,同樣也意味著全民環保意識的提升。
做好垃圾分類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努力,政府出臺了相應政策規范和倡導,也需要廣大民眾積極配合。作為政府和民眾之外的企業,應如何更好地幫助廣大民眾理解垃圾分類并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呢?
有“智慧”的垃圾分類,讓美好生活無限生長
合肥市垃圾分類條例自2021年三月施行以來,已歷經九個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對垃圾分類有了怎樣的認知?生活環境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安徽電視臺近日走進社區,來到紫云別院小區,就合肥市區內居民社區垃圾分類實際情況進行了專題報道。
報道中提到,小區物業在撤除零散分布垃圾桶的基礎上統一設置了5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站點,并安排專門負責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整理維護工作的保潔分類員,協助居民分類投放垃圾。
除硬件設施外,還設計了“分類過渡期”,期間物業工作人員通過系列宣傳推廣活動,以及和當地社區共同行動,發放分類投放垃圾后可積分兌換物品的積分卡等措施,垃圾也可以“物物置換“,引導和鼓勵廣大業主主動配合垃圾分類工作,將垃圾分類變得有趣起來。
配套設施過硬、引導工作實效有趣,業主們行動和興趣上,逐漸形成標準化,讓垃圾分類成為日常“常規行為”。小區的業主表示:“在家里雖然多了道垃圾分類的流程,但是小區的垃圾分類站搞的都不像是扔垃圾的地方了,干干凈凈的,沒有難聞的氣味,在小區散步的心情都變得美好了。”
垃圾分類行動,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時間和堅持,有時還需要一些“生長動力”。
上海某智慧服務聯合居委會開展垃圾分類親子嘉年華,保護環境,從娃娃抓起。通過互動游戲和原創情景劇的表演讓大小業主快速熟悉垃圾分類場景并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無錫某智慧服務,則通過編寫簡單好記的速成口訣傳播垃圾分類要點。垃圾分類也可以成為朗朗上口的“九九乘法表”。在此基礎上,還設置了智慧分類設備進一步協助業主進行垃圾分類。
杭州、南京,也將相繼開展垃圾分類科普活動,讓業主輕松易懂的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用趣味的方式解決垃圾分類的“困擾”。
智慧服務,以客戶視角,以技術驅動,致力于城市空間營造與服務,讓善待的觸角延伸至生活中的每一處,讓美好生活不斷滋生,無限生長。
與城市共智慧
生活的空間除了大家日常生活的社區之外,還有同樣作為城市一部分的商業空間。由于商業空間每天都會聚集大量的人群,所以也是產生生活垃圾的一大源頭。商業空間產生的垃圾有區別于普通生活垃圾的特殊性:一方面是垃圾數量尤為巨大;另一方面是商家經營范圍廣,產生垃圾種類較之社區來說更繁雜。
智慧服務,以專業構筑生活的溫度,全方位呵護人們的美好生活。從消費者到商家“因人施策”,面對各城市商業空間的眾多商家,如上海虹橋天街、杭州濱江天街對其進行垃圾分類培訓、宣傳、監督,從商戶垃圾分類源頭做起,改造垃圾房,安放分類垃圾桶,堅決執行“不分類、不收集”制度。攜手商戶共同行動,讓巨量的垃圾在產生階段便被分類清除,用更具針對性的措施有效地推動垃圾分類。
從居民區到商業空間,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驅動美好生活,踐行空間即服務理念,從微末出發,垃圾分類行動的背后是凝結著對打造美好生活的觀察與智慧。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逐年加劇,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更是屢見不鮮。環球同此涼熱,保護地球生態刻不容緩。主動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是我國作為一個有擔當的大國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的表現。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
在這一場全面的系統性變革中,結合時代要求,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以低碳、綠色、健康的不斷實踐持續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